成语故事以貌取人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成语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成语例句: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繁体写法:以皃取人注音:ㄧˇㄇㄠˋㄑㄩˇㄖㄣˊ以貌取人的近义词:表里如一表面和内心一个样。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行之以忠者,是事要着实,

则以貌取人的反义词:量才录用按照才能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亲的子孙,并量才录用,伤夷残废者,别赐救接。《旧五代史》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成语故事: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注音ㄧˇㄇㄠˋㄑㄩˇㄖㄣˊ拼音yǐmàoqǔrén释义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简体字以貌取人常用程度常用感***彩中性成语辨形取,不能写作“娶”;貌,不能写作“藐”。相似词表里如一相反词量才录用成语故事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