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礼貌、有教养、尊重他人,这是君子应有的品质。另外,学习知识不仅要有才智,更要有修养,尊重传统文化、遵守规矩是实现自己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诫人们不要因为短暂的自我满足而忽略了自己应该具备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避免因一时的放纵而导致的不良影响,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程门立雪故事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和含义如下:程门立雪的故事含义:在求学路上,只有虚心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程门立雪,拼音是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登徐铎榜进士,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还担任过知县、秘书郎、著作郎、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诗文,人称“神童”。29岁那年前往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勤奋好问,学习成绩优异,与游酢、伊熔、谢良佐并称“程门高弟”。成语典故: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_成语“程门立雪”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成语】程门立雪【拼音】chéngménlìxuě【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成语故事】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昌(地名)拜理学家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程颢死后,四十多岁的杨时又和同学游酢一起到洛阳请教另一位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弟弟)。
两人不敢惊动他,就侍立在门口。程颐醒来后发现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程门立雪由此而来。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什么是程门立雪?程门立雪比喻求学心切,而且对有学问的长者非常尊敬。典出《宋史•杨时传》:杨时到洛阳拜见程颐,程颐正在午睡,杨时与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等程颐察觉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但杨时依然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