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欣赏五代后梁时的布袋和尚有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诗的大意是:秧苗被一点点地插满了水田,低头可见其中倒映的蓝天和白云,插秧时看似边插边退,却是一直向前,初看该诗是在描写农民插秧的劳作场景,细读却发现诗中暗藏着人生的智慧和道理,展现了佛法修道的内在境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但是农夫低头插秧时,站立在耕耘的水面,倒映着天上的青山白云,浩浩蓝天,反而减轻了劳作时那种视觉和心里的疲劳感。这一句暗示了做人的道理,凡事要心无杂念,躬身做事,低下头来就会看到,天空如此蔚蓝广阔,换个角度便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心底清静方为道,只要我们心无杂念,一心广种福田,自然六根清净,也就会醒悟得道。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触意,都在一种非常单纯的禅定和笃定状态。
1、描写插秧情景的古诗《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赏析: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
2、怎样描写农民插秧?以及插秧的景色?很辛苦但是到了秋天淳朴的农民伯伯就会感觉自己的付出已经得到回报了很幸福,!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描述出来的。插秧前在农历二三月左右(已记不大清了,有十来年没插过秧了),农民们把精心挑选的谷种撒入一小块精心耕耘过的育苗水田进行育苗。待长出秧苗并有一定高度时,农民们会施肥和施除草剂(现在是施除草剂,以前都是人工地去拔草)。插秧一般是在农历四月中旬吧,这时秧苗都已经培育好了。
3、描写插秧的诗句插秧诗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广陵别郑处士》年代:唐作者:高适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年代:唐作者:杜甫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初夏怀故山》年代:宋作者:陆游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